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是当下的浪潮,如何将传统文化引入到幼儿园,打造国学特色园所是诸多幼儿园面临的一大难题。
北京东方华亚文化交流中心(简称:华亚教育、华亚国学)自2003年成立以来,就联合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国际幼儿教育研究会的专家们,潜心于学前教育领域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工作。力求用科学、系统、完备的幼儿写意剪纸教学体系,助力幼儿园打造特色园所。
何为特色园所?
十多年的一线实践中,经常会听到一个声音,“我们园想打造写意剪纸的特色园所,先开一个兴趣班/特长班尝试一下”。其实在这里是有一个误区的,通常意义上的兴趣班多是只儿童在常规在校课堂之外的所有能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学习专长、培养情趣、得到快乐的一种课外组织形式,通常又被家长成为"特长班"。兴趣班不是特色,那只是幼儿园额外收费的一个手段而已,以为开个兴趣班就能成特色的园所,基本都会失败!要想成为特色必须有足够的人口基数参与进来,全园普及是最好的方式,所以说兴趣班只能算做特色班级、特长班级,并不能实现特色园所的打造。
在这个声音中园所的根本诉求是打造特色园所,那究竟什么是特色园所呢?要如何实现?特色是整个园所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为大家所公认的、独特的、稳定的、良好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具体来说,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而且特色必须普遍至整个园所,才能办出特色园所,进而实现以特色求强势,以强势创品牌,以品牌促发展,这既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多样化的必然要求,更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题中之义。
如何打造特色园所
许多的幼儿园在发展的过程中,距离“一园一品,一园一特色”的路径,越来越远,但是创建有特色的幼儿园是时代的要求,是幼儿园不断发展的动力。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打造国学特色园所:
1. 全园开展。幼儿园的教育应是让所有的孩子都得到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幼儿写意剪纸课程正是助力孩子能力发展的途径。想要让孩子脱颖而出、家长认可、园所形成特色,我们需要的不是写意剪纸兴趣班、特长班,而是全园开展。
2. 氛围打造。幼儿的教育中环境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是一种“隐性课程”。通过全园开展写意剪纸,让孩子在国学的环境下不断熏陶,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
3. 师生共修。现在的孩子,甚至成年人对于传统知识的认知都是很薄弱的,华亚国学写意剪纸的教学过程不仅是让孩子学习、感受传统文化,也是让老师亲近熏陶传统文化学习的机会,二者相互融合、渗透,在传统文化的学习路上共同进步。
4. 家园共育。幼儿的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家园共育三个部分,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也是终身的教育,教会孩子“人之初”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是行为习惯的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育;华亚国学幼儿写意剪纸将二者融合,达至家园共育让幼儿心智同步发展的教育,也是幼儿教育最理想的教育形式。
特色是衡量一所幼儿园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园所的魅力所在。我们应面向全体幼儿,让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恶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儿童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华亚教育幼儿写意剪纸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华亚国学幼儿写意剪纸是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的重大课题成果(课题名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儿童美育的研究与实践”),依托于多年的课题研究与实践经验,根据孩子身心发展规律,配备成完整的、科学的教学体系,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达至应有的教育目标。在教育的过程当中,通过取剪刀、用剪刀、收剪刀,材料配备使用、卫生常规等方面的培养,提升孩子专注力、想象力、创造力、抗挫能力、自尊、自信、静定、团结协作、身心发展、情商等综合能力的发展,让孩子的大脑得到锻炼。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所有孩子都需要的,只有全园开展才能让幼儿园更好的、更深入的发展教研工作,让幼儿园实现打造特色园所的愿景。
在以往的一线实践中,园所通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实施就卓见成效,再通过第二个学期、第二年、第三年的学习,最终让孩子达到不画直接剪的教学目标,这完全依托于华亚幼儿写意剪纸科学的教学体系。孩子的成长老师、家长看的到,家长的认可就是助力园所发展的最大力量。
可见,写意剪纸特色园所的打造既需要坚持也需要全园普及。